信息来源:中国经济网
2011年,中央财政积极落实完善粮食增产财政保障机制,为实现粮食生产“八连增”作出了突出贡献。据财政部有关负责人介绍,在2011年中央财政1万多亿元的“三农”支出中,用于粮食生产相关的投入达到4985亿元,比上年增长12.2%。其中,用于保护种粮农民和主产区利益的投入达到2871亿元,占57.6%;用于支持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投入达到2114亿元,占42.4%。同时,为了支持各地及早做好粮食生产各项工作,中央财政着力加快资金拨付进度,有力地支持了全年粮食生产。
想方设法调动种粮积极性
对于农民而言,种粮能挣钱才有积极性。2011年中央稳步增加对种粮农民的补贴,包括继续实施粮食直补政策,加大农资综合补贴力度;继续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,鼓励农民购买先进适用农机,补贴机具种类扩大到12大类46小类180个品目。
对于粮食主产区而言,利益补偿机制的实施有效缓解了广大农民的困难。2011年,中央财政大幅度增加产粮大县奖励规模,在原有奖励基础上,配合开展了粮食稳定增产行动,并且加大对粮食主产区转移支付力度。
为了有效防范种粮风险,中央还实施了最低收购价政策,完善中央收储制度和机制,切实保护种粮农民和粮食主产区的利益。
集中力量提高综合产粮能力
2011年,中央大规模增加中央财政通过分成的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,主要用于在河北等10个省(区)实施农村土地整治示范工作,有效地提高了耕地质量。据统计,在全国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的支持下,可在全国改造中低产田、建设高标准农田2428.7万亩,预计由此可新增粮食生产能力62.8亿斤。
中央积极支持800个项目示范县进行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和农技推广示范县建设等,大力支持农业生产防灾减灾体系建设。
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,2012年中央财政将按照中央提出的“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”的要求,坚持把粮食生产放在突出位置,继续健全完善粮食增产财政保障机制,促进构建供给稳定、储备充足、调控有力、运转高效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。
|
[ 关闭窗口 ] |